书法字画收藏

蒋维崧先生金文书法的审美特征

蒋维崧先生金文书法的审美特征

1、蒋维崧金文书法的用字特点
在金文书法中,由于金文能辨认的字较少,故在金文的书写中往往出现一些不相匹配的字,有的字形与其它字时期不一致,这给书写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有些不严肃的书法家常常臆造一些字,或者随意变化字的结构、结体,这是一个严肃书法家所不愿意看到的。蒋维崧先生是一位多年从事古文字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学者,他一方面熟知已出土的金文,同时又能十分关注新出土的青铜器、竹木简牍、古文字陶片等考古的新的进展,他尽可能的把新发现的字运用到他的创作之中,尤其是晚年,他自汉简帛中吸取了大量的字形,自然地运用到他的金文书法中,这是他创作的另一个新特点,也是一种历史性的贡献。蒋维崧先生作为一名学者型书法家,由于他在古文字上的修养,使他在金文的运用上能够游刃有余,在字形的变化上从心所欲,这种便利是一般书法家难以达到的。尤其是在用字和字体变化上面,蒋先生是十分严肃且谨慎的,他选择的字多为常见的或金文中已被认可的字,没有根据的字从来不使用。这种学者的谨慎有时是苛刻的,但他却一贯坚持这样做,这也是他有别于普通书法家之处,更体现出文人学者在金文书法中的重要作用。过去书法家多用集字连句的方式进行书法创作,而诗文创作就更加困难,因为可用字少。蒋维崧先生多选择名诗佳句,更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但也成为他金文书法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有时一件作品里重复出现的字太多,蒋先生就只能通过字形的变化,以避免雷同。

2、蒋维崧先生书法中的空间意识
在书法创作中章法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空白的处理在中国书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蒋维崧先生的大篆书法早期多取法秦小篆,其中唐李阳冰铁线篆对其影响很大,这时期的作品往往字形端庄、大小一律,线条均匀流动,有秦《峄山》《瑯琊》碑的特点。六十年代他开始大量创作金文,这一时期他曾书写了众多毛主席诗词及古诗词,他的大篆作品也多似小篆,在空间上保持一种中正匀称的特点。但观其八十年代以后的作品,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作品,在章法处理上为之一变,画面四周大胆留白,往往有一字左右的空间。字与字之间字距约有三分之二字的空白,有时甚至会超过一字的距离,行距多有字之一倍半左右的距离。特别是在他二三字的作品空白的使用上更加大胆,如“君子不器”“临叔鼎铬文”(参见〈蒋维崧书选〉第69页)、“真善美”(见〈蒋维崧书选〉第69页)等,给人以“疏可跑马,密不容针”的感觉。“大胆留白”是蒋先生书法的重要特征,是其金文书法有别于古人和金文原作的显著特征。他金文的释文与落款多以行书,字体较少,大小是金文字体的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间,这显然是为了加大对比,使空间意识更加显现。他的金文书法整体布局多均衡、整肃,既不像秦小篆那样的格式化,也没有夸张变形的恣肆,他力求字体中正、端庄,使富有象形的图画式金文回归到典雅清穆之风格中,更具洪钟大吕的庙堂之气。

金文七言联
3、蒋维崧先生金文书法的形象特征
在金文书法中,其形象特征尤为明显。作为一门古老文字,它一开始就体现出浓郁的形象特征,这一点往往为书法家借鉴并夸张。但蒋维崧先生却尽可能使其草率处收敛,刻板处显神采,且不失庄严典雅之效果。这符合青铜文字原本的特征,也是他一个学者严谨治学态度。他在保持金文字形中正端庄的前提下,尽量使其富于动感和形式美。在字形上,注意夸大横划的长短变化,使曲划尽可能圆转流动,点划注意粗细不一,重复笔划使之参差有别。尤其是笔划的粗细上,他大胆地增加对比,有时一字之中笔划粗细相差五倍以上,字字之间笔划的粗细变化也有数倍的差异。这是他有意区别于秦小篆线条均匀的特点,使金文更富于节奏和韵律感。我们欣赏蒋先生书法作品时有时乍看其字形整齐严谨,节奏并不突出,而细推敲起来每一个字开合、疏密、粗细、大小、长短、曲直变化十分清晰,常给人以生动流畅、圆转灵动的美感。

金文五言联
4、蒋维崧先生书法的笔情墨韵
自王羲之《笔阵图》传世以来,笔法一直是书法家的重要技法,所谓“结体因时而变,而用笔千古不易”,这主要指行楷书的笔法,而金文笔法早已无法考证,只能从古代青铜器的铸刻手法上揣测古金文书法的笔意,或结合小篆笔法推想金文的笔法。所以金文笔法的研究是创造性的。蒋维崧先生对金文笔法的创造和运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他之前书法家多以小篆笔法写金文,就连罗振玉、吴昌硕也不例外。蒋先生凭借其篆刻的基础、行书上的功力以及研究古文字、金石书法的根基,并对大量的金文书法进行比较并加以概括总结,创造出了结体端正而不失婀娜,笔法中正而又变化多端的金文书写法。蒋维崧先生喜中锋用笔,不偏不倚,用笔中正,藏头护尾,转折处往往以圆笔为主,极少有方转的笔划,所谓寓方于圆。用笔极具粗细变化,笔与笔之间、字与字之间,笔划粗细差距有时在数倍以上,一笔之中同时具有起承转合的变化。由于金文铸刻的原因,其笔划多方,出锋处亦有尖笔,笔划有的粗细一律,有的锈漫无形,尤其是转折处多方整,往往难以用毛笔体现。蒋维崧先生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总结出金文笔法的规律,正确的处理了青铜铸刻与毛笔书写的的矛盾,金文公文刻板式书写与艺术书法活泼生动的矛盾,碑拓墨色整齐单一与宣纸墨色渗化丰富的矛盾,青铜铭文局限于器形与金文书法纸张布局自由的矛盾。
我们知道,在书法作品中对墨色的追求不同于绘画,尤其是金文书法的特殊性,如金文书写要求既要有严谨庄重的精神,又要丰富多彩的墨色变化,这一点是十分难以做到的,一不小心就可能流于时俗。这点蒋维崧先生十分清醒,首先,他十分注意纸张的选择,选取纸质洁白的上好宣纸,墨一定要使用研制新墨,纸墨笔砚都要取上好的,他首先强调黑白的对比效果,书写时他追求和谐统一,笔与笔之间往往通过提按转折虚实等的变化,在一幅作品中他有意让一些字或笔划淡雅纤细或浓重苍劲,合理的处理好笔划之浓墨、焦墨以及飞白的布局,并不失统一的整体感,于是笔画就产生了重轻、浓淡、干湿的变化。所以蒋维崧先生的作品给人丰富的用笔变化和用墨的层次感。

金文五言联
蒋维崧金文书法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自清以来,金石学兴盛,出现了众多的金石书法大家,在篆隶方面有杰出成就的有如邓石如、伊秉绶、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吴大澂、吴昌硕、罗振玉等。纵观金文书法的发展历史,能够真正推动金文发展的书法家当推吴昌硕、罗振玉以及蒋维崧为三足鼎立。本文对三人的金文书法进行简单的比较,有助于正确认识蒋维崧先生在金文书法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吴昌硕是清未杰出的书、画、篆刻大家,是清未民初影响最大的书画家。他早年多以篆刻为主,在他年轻时就喜欢临石鼓文,他曾说:“予学篆,临石鼓文数十载。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惟其中古茂雄秀之气,今尚不能窥其一二。”到晚年他的临石鼓书法更呈浑厚雄伟的气势,是他书法的最高成就,影响也最大。吴昌硕临石鼓文或集石鼓文句,字形多取斜势,变横为纵,章法上下左右,姿态万千。他不拘泥于每一笔划,而注重气势、重笔力,晚年更显苍老拙重之感。且能融石鼓笔意于行书、绘画中,特别是以大篆笔法作画,开一代绘画新风,影响深远。然而他临习金文较单一,多为大篆集句,少有诗文作品。且他的金文多用小篆笔法和结体规律,与金文的本来面貌有一定的距离,他临写石鼓影响虽大,但因个性太强不能效仿。马宗霍有评:“缶庐写石鼓,以其画梅之法为之。纵挺横张,了无含蓄。村气满纸,篆法扫地尽矣。”然吴昌硕大胆求新,将小篆、大篆、古玺印、封泥诏版合而为一,融会贯通,成为清未最具有影响的书画大家。

金文七言联
罗振玉是清未杰出的学者、书法、篆刻大家,他的治学是多方面的,于古文字学、金石学、档案学、书法、篆刻、书画鉴定诸方面均有极高的成就。他杰出的贡献在于他发现、整理、研究以及书写甲骨文方面,著作有《殷商贞卜文字考》、《殷虚书契(前、后、续)编》、《殷虚书契考释》、《敦煌石室遗书》、《三代吉金文存》、《集殷文字楹帖》等。他一生致力于甲骨文、金文、汉隶、行楷书的临写与创作,涉猎之广、成就之大,世所罕见。他的特点是以一个学者的严谨态度审视甲骨文和金文,文字资料收集完备,他临金文书法,不刻意追求古物的惊世骇俗之貌,而是从小篆与古隶中汲取营养,形成了高雅含蓄内敛高古的风格。他掌握资料多,且涉猎金文极广,一生临写金文无数,无论横幅、条屏、扇面、册页、通屏应有尽有,风格秀润古朴、笔力雄强内蕴、敦厚秀雅,颇得古趣新韵,显示出深厚的学养功力。他的出现是中国书法的幸事,他对后代的影响最为深远,初学者学习他的书法最有益,且不易失之狂野。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他的金文书法多自小篆出,故其章法、笔法、墨趣也无不取法小篆,且以临写金文书法较多,鲜有金文诗文作品。他的主要成就应在甲骨文的研究与书写方面。
蒋维崧先生的金文书法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他走的一条是学者书法的路子,学艺并重,他在古文字学、书法、篆刻、考证方面的学养使其大大有利于金文研究与创作。他以严谨的文字学家的态度去集金文,以篆刻家、书法家、美术家的态度去创作金文,并不断从古玺印、古陶文、诏版、简帛中汲取营养,将金文书法的原貌重现在世人面前,在晚年他创作了众多的古诗文作品,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原创性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清楚地看到,二十世纪考古发现、印刷、传媒、社会环境,都给蒋先生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他又是一个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人,多年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培养和影响了大量的学生及爱好者,他在晚年适逢盛世,使他有了良好的研究环境,为他取得杰出的书法成就创造了条件,他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位金文书法大师。诚然,蒋先生的书法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晚年把大篆的笔意融进了行书中,强调中锋,笔法圆润,线条注重节奏与韵律感,注重留白,在二王书风之外又开一新天地。他的隶书取法汉隶,晚年借鉴秦汉简帛书,又参入篆法,古劲苍茫中,能感到由篆入隶的奇拙,也为我们学隶书树立了榜样。他时常临写或创作甲骨文,在充分尊重甲骨文原貌的基础上,能体现出用笔法来体现刀刻的意蕴,这也许是他写金文而到甲骨的一种贯通吧。总之,蒋维崧先生以其杰出的书法成就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值得称道的一代书法大家,对其金文书法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章士钊先生题蒋维崧篆刻集序句。
见《中国书法》杂志王贞华《沈尹默致潘伯鹰的一件手札》。
见中华书局出版《蒋维崧书法作品集》序。

上一篇:《诚信赢天下》名人书法作品欣赏
下一篇:这幅行书仅次于《兰亭序》,总共28个字,乾隆皇帝专门给盖了座房 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